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今年暑期,中国人民大学启动“大国边疆”育人工程。活动第一期,老中青学者带领近400名学生组成调研团队,分三路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个地州34个边疆县,用学术语言讲好新时代新疆山河壮丽之美、人文历史之厚、民族团结之和、开放发展之进的新面貌新气象。
记者跟随其中一支团队到访“千年驿站、百年口岸”——霍尔果斯市。在阿拉马力边防连连长梁欢的带领下,调研团师生参观连史馆,重温当年守边官兵“三峰骆驼一口锅,两把铁锹住地窝”的艰苦创业精神。战士们带领师生同巡边防之路,增强爱国情怀。
在霍尔果斯口岸,一列列满载日用百货、机电产品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正从铁路口岸出境。10多天后,这些商品就会在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商场里上架销售。“繁忙的口岸是新疆对外开放跑出‘加速度’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,我们将认真学习调研,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”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本科生席志成说。
在展示多民族文化风情的伊宁六星街,各具民族风格的果园、庭院,来来往往的市民、游客,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,让师生们充分感受到各民族手足相亲、精神相依、守望相助。
边疆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,是展示国家形象和人民生活的窗口,是确保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。
行走广袤边疆,读懂辽阔中国。此次调研,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和同学们一路同行。他说,通过“大国边疆”育人工程,广大师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,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,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,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,不断推进知识创新、理论创新、方法创新,这是推进高校“大思政课”建设、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积极探索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3年08月31日 13 版)
标签: